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,建设廉洁高校研究
徐加
摘要:反腐倡廉关系国计民生,影响国家命运,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,新时期、新环境对反腐倡廉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大八大精神为反腐倡廉指明了方向,为高校廉洁政治建设树立了榜样。本文结合十八大反腐倡廉的新精神,分析了当前高校反腐败面临的挑战,尝试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一些建议,希望能为廉洁高效的建设尽绵薄之力。
关键词:十八大精神、反腐倡廉、高校
腐败是指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私人目的的行为,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非公共、非规范的运用。1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,也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。党的十八大对此做了重要论述。
一、十八大反腐倡廉相关精神
首先,报告指出:“反对腐败、建设廉洁政治,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,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。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,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。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,坚持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、惩防并举、注重预防方针,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,做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”这一论述是我们党根据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,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战略性目标,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行动指南。
其次,报告指出:“坚决查处大案要案,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。不管涉及什么人,不论权力大小、职位高低,只要触犯党纪国法,都要严惩不贷。”这既是中央对坚决惩治腐败的态度,更是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要求。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,牢固树立纪检监察机关有案不查就是失职的理念,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,决不姑息,决不手软。在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,毫不放松地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,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,健全腐败案件揭露、查处机制,增强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。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,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,建章立制,堵塞漏洞,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。
最后,报告强调:“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”“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始终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。”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”“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”落实好十八大的要求,必须更加关注民生,坚持把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,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,认真解决征地拆迁、就业、卫生、教育、环保、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。深化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成果,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,坚决向庸懒散奢“亮剑”,向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说“不”,切实转变干部作风。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,完善信访工作制度,更加主动地正视和化解矛盾,接受人民群众监督,使反腐倡廉建设始终赢得人民群众最全面、最广泛、最可靠、最有力的支持。
十八大的相关精神为我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风廉政建设、防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,也为高校的廉洁政治建设树立了榜样。蔡元培曾说过:“欲知明日之社会,须看今日之校园”,高校的精神氛围对塑造社会良好风气、弘扬人文精神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因此,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研究非常重要。
二、高校廉洁政治建设的挑战
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新情况、面临新的挑战。
1、社会大环境与大气候给高校带来新的影响
社会大环境对高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意识形态两方面。高校在进一步加快自身改革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,高校与社会经济交往日益广泛,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直接侵入高校,高校成为社会的“晴雨表”,社会上刮风,学校就会起浪。另外,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,西方各种思潮和文化观念也不断冲击和渗透高校这一领域,西方的价值观、金钱观侵蚀着大学里教职工、学生的思想,其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,以及现代消费时代以休闲和享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思潮,都对大学良好的文化氛围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。
2、高校体制改革带来的相关问题
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,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,在管理体制没有理顺、制度建设滞后、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,高校的权力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使用自主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,权力越来越大,权力的制约却没有及时有效地跟进,存在许多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,在一些重大问题上,群众监督、本单位纪检监督某种程度上多少成了摆设,客观上没有形成非常有效的监督机制。[2]
三、推进我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建议
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,拥有自己的体系,虽然受社会的影响,但也有自己的特性,在开展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,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:
1、建章立制,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
廉政制度建设除了构建学校顶层制度以外,学校对于易发腐败的重点部门和岗位,督促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规范其权力运行,公开办事程序,堵塞管理漏洞,严防腐败产生。
2、公开校务,促进党风廉政建设
我校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已有多年经验,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制约。目前,校务公开工作已在校全面展开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把校务公开作为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、党风廉政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,在实体性和程序性上形成了基本制度。但是,校务公开还有待完善,在公开的内容和受众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。应更加主动,从表面公开转向制度性公开,从选择性公开转向全方位公开,从经常性公开转向制度性公开,从接受校内监督转向接受校内外全面监督,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。
3、认真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
当前,学校按照“谁主管,谁负责”的原则,层层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络,党委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,通过任务分解,细化廉政责任,落实到每个单位、部门的有关负责人,通过开展责任制落实检查、责任追究等来促进责任制的落实。但是,在最后检验的时候,责任追究力度不够,不能形成威慑力,使得任务落实的质量没有保障,因此,需要真正将问责落到实处。
4、强化易发腐败部门的监督监察,严查违纪违法案件
我校在完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,拓宽发现案件的渠道,提高查处案件质量和效率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同时,我校在发挥监察职能过程中,重点加强了对腐败易发部位和部门的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,如干部任免、招投标、基建、招生、财务等,以及大的建设项目与大额经费使用。但是,高校检查体制改革问题较大,监督主体有时受制于监督客体,使得监督岗位形同虚设。因此必须实施权力制约的异体监督运行机制,确立高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,从根本上确立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。
参考文献
[1]赵琴.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特点与推进策略[J].高校党建
[2]刘丽华,庞小燕.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考察及思考[J].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
[3]李智民.廉洁发展: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[J].论坛